第二批需要检查的企业名单下来了,姜嫽照旧跟郑雯一组。这次就轻车熟路了,跟企业预约上门时间,通过邮件发资料清单等。只是BT这家公司近十年不经营了,注册地是郊区一个不足五十平米的仓库,需要查看的资料,都在退休会计的家里。两人还是第一次,因为工作,要去别人家里办公。
周三一早,郑雯、姜嫽按照约定的地点,来到一处老式小区,小区很大,她们在里面绕来绕去,找32单元。“这个小区,这么大啊”
“是呀,还不太好找。”姜嫽最没方向感,她就跟着郑雯走。
“这单子其实挺麻烦的,钱少、时间短、要求高,我们组做的多,她们一组做的比较少。”
“还谁都不能得罪,我跟马会计吵架,不知是不是他们投诉我了。陈总跟我说,让我注意工作态度。”
“就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金老师也批评我了,没跟你一起去。”
俩个人一路打听 ,终于站在了32单元602室门口。敲开门,一位年长的老人打开门,老人长得挺富态,穿着橘红色的毛衣,外面套着宽松的咖啡色棉马夹,看年纪怎么也有六十岁了。“您好,我们是上周给你打电话的郑雯、姜嫽。”
黄会计把郑雯、姜嫽让进屋,茶几上放着一堆账簿、凭证。“这些是你们要看的资料,我给你们倒杯水。”
“谢谢。”
黄会计初步介绍起公司的情况“BT公司很多年不经营了,我年纪也大了,不想做了,我问了下老板,他就同意注销了。”
“老板在经营别的公司吗?”
“可能吧,我好几年没见到这个老板了。BT成立的很早,当时生意很好,经营了快十年,老板可能忙别的生意,BT渐渐没什么业务了。”
郑雯疑惑的问“那他怎么给你发工资呢?”
“他每个月,把工资汇到我的卡上,几百块钱。也没什么账可记,主要是按月申报就行。这几年,税务局的软件在更新,规定也在更新,我年纪大了,弄不来电脑,都是我女儿帮我申报。想想算了,跟老板说注销得了,老板也同意了。”
姜嫽担心有些事情,还是老板知道为好,就问“好几年没见过老板?那老板在本地吗?”
“不在,他人在广东。”
“那你是一直做这家公司的账吗?”
“一直做,不过是兼职,做了快二十年了。”
接触下来,黄会计人很和蔼,因为年纪大了,走路有些蹒跚。
一上午,郑雯、姜嫽都在翻看黄会计记的手工账,还有报表等。几笔大额往来款引起了她们的注意,黄会计在准备注销时,在账上把这些往来款都消化了。为了查清这些往来款的来龙去脉,只好让黄会计把十年前的账簿拿出来。好在,资料都在会计家里,看起来还算方便。
查阅完这些资料之后,郑雯、姜嫽已经清楚了,黄会计没按照会计准则记录往来款,为了注销,她把各种往来款做了不合规的对冲,最后结转到损益类科目里。初步把往来款还原后,大概需要补几十万的税款。但具体数字是多少,还要等回公司,详细做底稿之后,才能得出来。
此时,忙了一上午,郑雯和姜嫽心里,对这家公司的情况已经有数了。
“我给你们做饭吧。”
“麻烦你了。”
当黄会计端上来,两碗热乎乎的荷包蛋面条的时候,姜嫽在一瞬间,眼眶有泪水想往外涌,她忍住了。因为,这最普通、最熟悉的鸡蛋面,让她想起了妈妈。也许天下的鸡蛋面,都长一个样子,可此时,姜嫽就是想到了妈妈。
还有让她心里不是滋味的,是她明知道这家企业,涉及补税,但此时,暂不能告知。一方面是因为,业务一线的人员,取得资料并完成底稿、报告后,要经过公司的复核,初审之后,才算有了初步结论,里面涉及到政策运用,法条判定等,不能以某一个人的单独判断为准。另一方面,对所有的企业,若当场告知,可能会出现,对方不给盖章的情况,这样的复印件,上交税务局之后,效力上就大打折扣了,甚至是无效的。而我们的工作,取得第一手的有效资料,是首要的、基本的要求。
姜嫽把鸡蛋面拍了张照片,发到朋友圈,配了个难过的表情。刚好有个税务大厅的工作人员看到了,就发微信问“怎么了?”
“你们税务局,委托我们查注销企业,这家公司的资料在会计家里,会计已经六十多岁了,这是她给我们做的鸡蛋面。一想到她还要补税,心里难过。”
“你们也挺不容易的。”
吃过午饭,因为黄会计家里,没有复印机,郑雯、姜嫽和黄会计带着资料,到楼下一家复印店里,把需要的资料复印完,盖好公章之后,回公司了。
报告和底稿经过公司初审之后,需要补四十多万的税款。这时,姜嫽需要告知黄会计。跟上次有了定论之后,需要告知SD公司一样。电话那头老人家一听就急了,老人说正在住院。下午,姜嫽就去医院找老人,需要当面跟她讲清楚。
医院离市区比较远,这里跟平时去门诊看病不一样,门诊人很多,而这里人少、安静。姜嫽走进三楼的病房,房间里三个床位,只住了两个病人。黄会计坐在病床上,姜嫽搬个凳子,坐在床边。她跟老人详细解释,因往来账的问题,从而产生了税款。起初黄会计着急的辩解,后来带着无奈的表情,勉强地听着,姜嫽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焦灼,其实她自己也于心不忍。但黄会计对账务原理总是清楚的,最终没再说什么。姜嫽从医院回来,向领导汇报了医院的情况。
晚上11:40多,姜嫽已经睡着了,突然电话铃声响起来,接起电话,那边传来了一个女子的怒骂声。女子自称是黄会计的女儿,主要是说她妈妈已经住院了,要是有个三长两短......
姜嫽坐在床上,在电话这头,默默的听着。她抬眼看看表,二十分钟过去了,女子还没说完。她看看台灯下,堆着的书籍,平常是书陪伴着自己,现在它们要陪着自己挨骂。女子电话打了四十多分钟,最终语气才平和下来。放下电话,已经是半夜十二点多了。
姜嫽想,这真是午夜“凶铃”。自己忙碌这么多天,要顾及税局的要求,要顾及公司领导的要求,还要注意不要惹怒企业,去税务局投诉我们。既要查出问题,又要安抚好企业。打工人,能做什么呢?
第二天,姜嫽跟陈总说“我昨天接到了午夜“凶铃”,黄会计女儿打来的,她妈妈已经住院了,我去医院看过她。”
“还去医院啦?我发现,税务局委托的业务,你很上心。有的人因为单子金额低,不会在上面花太多时间精力。”
“就是一块钱的单子,不也是要认真做好吗?都是工作啊?”姜嫽不理解。
“都像你这么想,就好了。后续,我来跟她们沟通。”随着姜嫽向陈征汇报工作增多,陈征发现姜嫽特别有工作热情,不管什么工作,都愿意花自己全部精力去完成。她跟所里部分精于盘算的人不同,她对业务一视同仁,不分辨单子金额高低和提成多少。
“老太太快七十了,已经住院了。你,还有税务局,跟她们沟通时,小心些。”
一星期后,姜嫽得知,黄会计的女儿跟税务局沟通后,撤销了注销申请。
在此之后,晚上睡觉前,姜嫽养成了关机的习惯。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83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