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库 资讯 专题 标签

X年:世界失明黄凯明杨晓娜免费小说大全_完本热门小说X年:世界失明(黄凯明杨晓娜)

大梨小说 >

X年:世界失明黄凯明杨晓娜免费小说大全_完本热门小说X年:世界失明(黄凯明杨晓娜)

X年:世界失明黄凯明杨晓娜免费小说大全_完本热门小说X年:世界失明(黄凯明杨晓娜)

发表时间:2025-05-03 21:21:46
X年:世界失明
X年:世界失明

作者: 赵皖生/ 著

状态:连载中

小说推荐《X年:世界失明》,是作者“赵皖生”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黄凯明杨晓娜,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柴超今天格外话多,不停地啰嗦:师傅,昨晚球赛看了吧,江苏总算把广东那个队修理了一顿,3比2,解气吧?师傅,食堂董胖子下月结婚,份子钱还是老数目吗?师傅,昨晚网上新闻笑死人了,影星阿Ping和男友玩车震,被狗仔队拍了视频,整整放了十分钟。黄凯明一声不吭,像没有听见柴超说话一样。升降机下到井底,他们走进...
精彩节选


安顿好了903室的家,储备好了充足物质,黄凯明可以放心地早出晚归,去更远的地方走走看看了。
这天,黄凯明走得挺远。到处都是相似的灾后情形,坍塌的楼房和残墙断壁的半塌楼房绵延比邻,偶尔还有完好的大楼插立其间,但窗户全无。一堆堆废墟的大小显示着坍塌大楼原先的大小,废墟使城市地貌变得像一片高出原先地面的丘陵,上面长着奇形怪状的残破的水泥钢筋构件。
今天的太阳不错,当黄凯明坐在一大块由砖块和马赛克黏合的残破建筑件上吃午餐时,他觉得身上暖洋洋的。
突然,黄凯明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到远处的一处废墟上,坐着一个人,好像是女的。
黄凯明起身向那个人走去。他边走边想,那真是一个还活着的人吗?也许是一具坐着的尸体?可他还从没见到过没有依靠地坐着的尸体,尸体大多横躺在地上,只有很少的尸体由于身后有墙壁或石块的依靠才仿佛瘫坐在那儿。
黄凯明离那个人还相当远时,就看出那是一个长发披肩的女人。再走近时,那个女人转过脸来,她脸色惨白,两只眼睛又大又亮,直直地看着向她走来的黄凯明。
黄凯明感到后背发凉,他小心地走上废墟,向她招呼道:“你好!”
“你好!”女人回答道,显然极为惊喜。
女人问:“你是救援部队的吗?”
黄凯明说:“不是,我是本市的,也是灾后活下来的。”
女人连忙问他:“你渴吗?饿吗?我这里还有一瓶水和一包饼干。”
黄凯明说:“我有食物,我眼睛能看得见,能找到食物。”
女人神情黯然地说:“我眼睛看不见了。”
黄凯明说“我知道你看不见了,我碰到的所有人的眼睛都看不见了。”
“真的吗?”女人诧异地问。
“真的。”黄凯明又补充说:“只有我还好。”
女人说:“你真幸运。”
“是的,我很幸运。”黄凯明答道。这段时间以来黄凯明越来越明白自己的幸运。
女人问:“爆炸已经很多天了吧?”
黄凯明说:“15天。”黄凯明在903室的墙壁上写“正”字记日,“正”字五笔,一笔代表一天,每天写一笔,他今早出门时正好写完第三个“正”字。
“15天了?这么多天了?”女人问黄凯明:“国家的救援还没有来,是吗?”
黄凯明点头,说:“还没有。”
女人蹙眉思考着。
黄凯明问:“你叫什么名字?”
女人说:“我叫任可欣。”
黄凯明说:“任小姐。”
女人笑了,说:“我不习惯这样称呼,你就叫我任可欣。或者叫我任老师吧,我是个老师。”
黄凯明连忙说:“任老师你好。”
任可欣说:“你好。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黄凯明。”
“黄先生。”
黄凯明笑着说:“我也不习惯这样叫。在单位里比我年龄大的都叫我小黄,比我年龄小的都叫我老黄。”
“你多大了?”
“28岁。”
“我30岁,比你大,叫你小黄?”
“对,就这么叫吧。”
黄凯明向任可欣说了灾后城市的惨烈情形,任可欣听得很认真。黄凯明还向任可欣说了他现在的情况,他和两个姑娘住在一幢楼房的9楼上,生活设施凑合,食物储备充足,他要把她带回去。任可欣很高兴,向黄凯明表示感谢。
当任可欣站起来准备跟黄凯明走时,她突然惊声叫道:“哎呀,我的矿泉水和饼干滚落了,”她蹲下身体摸索寻找,着急地说:“这是我的最后一瓶水和最后一包饼干。”
黄凯明说:“饼干都散在地上了,不要要了,我那里食物和水多着哩。”
回去的路上,任可欣不愿让黄凯明背,执意要走,请黄凯明搀着她走。后来实在走得又难又慢,任可欣就同意让黄凯明背了。
黄凯明想起一件事,问背在背后的任可欣:“刚才,你只剩最后一瓶水和最后一包饼干了,你见了我还问我渴不渴饿不饿,想让给我,如果我真的需要,喝了吃了,那你怎么办,你还怎么活?”
任可欣说:“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想到你也是灾民,你可能需要喝水吃东西。”
黄凯明没再说什么,他心想,任老师是个好人。
任可欣老师的到来让杨晓娜和叶丹丹又惊又喜。惊的是灾后这么多天过去了,竟然还有人活着,喜的是她们多了一个伴。
她们烧了热水让任可欣冲澡,给任可欣换上干净衣服,拿出各种各样的糕点、袋装卤菜当晚餐,还煮了面条。
饭后,大家坐在席梦思床垫上说话。
任可欣称呼黄凯明“小黄”,称呼杨晓娜和叶丹丹“晓娜丹丹”,杨晓娜和叶丹丹不愿像黄凯明那样叫“任老师”,她们喜欢叫“可欣姐”,任可欣也喜欢她们这样称呼。
任可欣诉说了她的遭遇。任可欣是本市一所大学历史系的讲师,大爆炸的那天早晨她在家洗衣服,她住在大楼的三楼,独自居住。当时她耳朵上戴着一副大耳机,一边操作洗衣机一边听重金属乐队的音乐。她平时并不喜欢重金属音乐,觉得太吵,但那天恰巧洗衣机出了毛病,噪音特别大,于是她索性选了首重金属音乐听。也许就是那副裹住耳朵的高保真耳机和让她已经浑身处于震撼状态的重金属音乐,减轻了强大冲击波对她的伤害。当她从昏厥中醒来时,眼前一片黑暗。她在黑暗中摸索,发现前后窗户中滚进来大量的建筑碎件,房间都被建筑碎件堵满了,只有客厅和放洗衣机的卫生间还有逼仄的空间。她不知道是发生了地震还是发生了爆炸,也不知道她住的大楼四层以上已经坍塌。她曾试图自救,尝试搬开围堵的建筑碎件,但经过一番努力后她明白那是不可能的,她根本搬不动那些水泥钢筋碎件。她靠客厅茶几上的三包饼干和三瓶矿泉水,熬过了这些日子。这天早上,掩埋她的废墟又发生了一次坍塌,她发现客厅的南面有风吹进来,就再次尝试摸索着向外爬,这次建筑碎件中有了较大的空隙,她居然爬出了废墟。任可欣说,刚爬出废墟时她非常惊喜,以为自己逃脱了死亡,但她发现她的眼睛瞎了,于是再度陷入绝望。任可欣说,在被埋在废墟下的日子里,始终没有听到外面有救援的声音,这让她猜想到了这次灾难的原因可能非比寻常,后果可能严重得惊人,可能不会有什么救援了;她虽然爬出了废墟,但由于双目失明无法寻找补给,她依然逃不出厄运,尽管还有一瓶水和一包饼干,但当这最后一瓶水和最后一包饼干吃完之后,也就到了她的最后时刻。任可欣说她万万没想到遇到了黄凯明,被救了,她再次向黄凯明表示感谢。
黄凯明他们听任可欣说到此次灾难的原因和后果可能非常惊人和非常严重、可能不会再有救援了,他们问这是什么意思。
任可欣说了她所知道的事情和她的猜想。
去年秋天,任可欣到香港参加一个大学的学术交流活动,晚上在住宿的宾馆房间里浏览网上新闻。
任可欣被网上铺天盖地的关于美俄两国随时可能开战的报道惊呆了。美国和俄国这两个一直争霸世界的超级军事强国,近期相继研发成功反物质炸弹,从而大大增加了两国开战的风险。报道介绍了反物质炸弹,反物质炸弹是这样一种威力无比的超级武器:世界万物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20世纪30年代科学研究发现,每个基本粒子都有一个反粒子,反粒子与粒子结构完全相同,唯一的差别是正粒子的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而反粒子的电子带正电、质子带负电;正粒子构成正物质,反粒子构成反物质;反物质一旦同正物质接触,便会瞬间发生爆炸,物质和反物质变为光子或介子,释放出巨大能量,产生“湮灭”效应;这种爆炸产生的能量极其惊人,现有的二核裂变效率是1.5%,而正负物质接触爆炸能以辐射形式100%的效率释放能量;氢弹的聚变反应约是原子弹的裂变反应的4倍,而湮灭反应是裂变反应的1054倍,也就是说,反物质炸弹比原子弹厉害1054倍,比氢弹厉害266倍,是爆炸当量最大的超级武器。这种威力远超原子弹和氢弹的新式武器,一旦先发制人地使用,即可轻而易举地彻底摧毁对方,因而,无论是美国还是俄国,都坐立不安,都有着担心对方率先发动突然袭击的强烈忧患,都有着率先向对方发动突然袭击的强烈冲动,世界战争的风险骤然提升!
更让任可欣震惊的是,许多报道指出,一旦战争发动,中国也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劫难。这些报道认为,虽然中国在美俄相争中保持中立,但无论是美国摧毁了俄国,还是俄国摧毁了美国,接下来都会对中国发起攻击;因为无论是美国还是俄国,在它们看来正在崛起的中国是它们在清除了老对手之后将面对的新对手,而且是一个潜力不可限量的对手,因而趁战争机器全面启动的时机,尤其是趁中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尚不完备的时机,连同清除这一战略隐患,是最佳选项,否则机会不再。
那几天里,任可欣忧心忡忡,无心学术交流,她请教她很尊敬的一位香港老教授对这件事的看法,老教授不以为然地说,香港啦,就是这样啦,网上什么讯息都有啦,越是八卦越热闹啦。听老教授这样说,任可欣觉得自己是不是少见多怪了,是不是被八卦新闻忽悠了,事后也就忘了这件事。
在被埋在废墟下的这些天里,任可欣又想起了这件事情,她越是细想越觉得这样的事情是可能的,当黄凯明在背她回来的一路上向她诉说大爆炸来自城市上空以及城市被摧毁的惨状,还有政府救援在15天后依然杳无音讯的不正常情形,让她更觉得事情可能真的如此。
任可欣把她所知道的和她所猜想的向黄凯明他们说了。黄凯明他们听得目瞪口呆,哑口无言。他们好像恍然大悟了,又好像懵懵懂懂地仍然不明白。
叶丹丹嚎啕大哭,说她原以为只是城里发生了地震,她爸妈要不了几天就会来城里找她看她,没想到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她爸妈肯定死了,不会再来找她看她了。
晚上临睡前,任可欣请黄凯明在隔壁房间为她铺张床垫,她说她习惯独住,黄凯明连忙照办,搬了一张床垫过去,还有枕头和羊毛毯。黄凯明本来就为晚上睡觉的事情为难,请任老师在这间房间里住吧,他和杨晓娜她们有那样的事显然不妥,不请任老师在这间房间住吧,不知道他和杨晓娜她们有那样事的任老师会以为他们对她生分也不妥,现在任老师自己提出住隔壁房间,帮黄凯明解了围。
夜里,黄凯明很久没睡着,在想任老师说的事情。美国、俄罗斯和世界,他平时不关心这类事情,像绝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事情、身边的事情,认为那些大的事情、远的事情,都是和他们没有关系的事情。此时黄凯明感觉到了,那些他们平时不关心也不清楚的事情,和他们是有关系的,有时竟然有着如此可怕的关系。
黄凯明望着窗框外的夜空,夜空中星星闪烁,他觉得那像是被炸飞到天上的玻璃碎片,飞的满天都是。他想,这是为什么呀?日子过得平平安安的,怎么突然就疯了,世界被炸烂了,人被炸死了,炸死了那么多人!黄凯明想到了爸妈,他非常气愤。
两个姑娘早已睡着了,她们在沉睡中发出细密的鼾声。对于她们整天都是黑夜,她们在白天也常常打盹睡觉,但是生物钟仍使她们唯有在夜里才能睡得沉。
黄凯明听见叶丹丹在睡梦中抽泣,他听了心里难过,他挨近叶丹丹,轻轻地抚摸着叶丹丹的肩头。
隔壁房间,任可欣也久久睡不着。
今天发生的事情简直就像一场梦。当她早晨爬出废墟坐在废墟上时,她是做好了死去的准备的,她当时相信她已经无力抗拒死亡的到来。
作为以历史学为专业的人,通常比一般人漠视死亡,因为他们熟悉死亡,他们研究的对象就是死亡的人,无论是他们敬仰的人,还是他们痛恨和鄙视的人,或是他们因为感觉和自己性情相似而喜欢的人,都是已经死亡的人。死亡的人对于别人来说是死去的人,但对历史学者来说却仍然是栩栩如生的人。熟读人类历史、读过无数死亡故事的他们知道,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一个人当然应当拼尽全力抗拒死亡,应当尽最大的努力逃脱死亡,然而当死亡无法抗拒无法逃脱的时候,一个人又应当心绪平静地迎候死亡,无需再恐惧了。因为在这样的时候,任何呼天抢地的求告、任何怨天尤人的悲愤、任何撕心裂肺的恸哭都是无用的,只是徒增自己的痛苦,使自己的死亡变得更加悲切难堪。在被埋在废墟下的日子里,任可欣一再回想着历史上那些平静迎候死亡的史故。公元262年的一个夏日傍晚,刑场上临刑的魏晋名士嵇康,请监刑官借他一具古琴,他安然稳坐,神色自若地抚弹《广陵散》。1912年4月14日,撞上冰山的英国游轮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之际,船上一片混乱,已无逃生希望的船上琴师,专心地拉起小提琴,演奏《与上帝同在》。在法国大革命滥杀贵族风潮中的1794年8月28日,24岁的年轻公爵沙罗斯特被押往刑场,他坐在囚车中依然埋头读书,当轮到他上断头台时,他习惯地把读到的那页折上一角,递给行刑者,然后平静地走向断头台。任可欣觉得,在她记得的史事中,和自己的情境最相像的,是1962年秋天在意大利发现的一件事情。一名置业者在翻修他购置的古堡时发现其中有一间狭小的密室,密室中只有一张桌子和一张椅子,椅子上坐着一具干尸,面对着桌上一部摊开的《圣经》。人们分析,早年古堡中通常都建有这样的密室,是防备强盗攻入时主人藏身躲避的地方,待强盗撤走后再由关闭密室的仆人打开密室,但可能在那次的攻击中仆人被强盗杀死了,或是仆人趁机卷款而逃了,密室再也无法打开,主人便被困死在密室中,主人是在坐在桌前读着《圣经》死去的。那些天里任可欣常常想,如果房间里有一支蜡烛照明,那么她很可能就像那个人那样坐在桌前读书至死,只是桌上摊开的不是《圣经》,而是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的《世界史》吧。任可欣还常常想到在网上看到的一则幽默对话:A说:在荒野中如果遇到棕熊时不要转身逃跑,你跑不过棕熊的,你应该勇敢地站着,与棕熊面对面对视;B说:是不是这样棕熊就会放弃攻击,我就不会死了?A说:不是的,你将照死不误,不过你将死得很有尊严。每当想起这个段子,任可欣都觉得好笑,心想,是呀,既然跑不过死亡,那么就和死亡直面对视吧,这样死也死得有尊严。任可欣做好了迎接死亡的心理准备。当时的任可欣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失明,她以为眼前的漆黑是因为被掩埋的缘故,当大约凌晨时分废墟发生了一次塌方她得以钻出废墟时,她仍然不知道自己失明,她以为只是天还未亮而看不见。当她坐在废墟上身体感受到太阳的温暖时,她才突然明白自己的眼睛瞎了。刚刚经历了死里逃生的惊喜,她再度陷入绝望,她知道尽管她爬出了废墟,但双眼失明的她却无法生存下去。她苦笑,到底还是没有跑过那只棕熊。她想,那么就这样安静地坐着吧,晒晒太阳,吹吹风,等她消耗完最后那瓶水和最后那包饼干之后,她就躺下,安静地等候那个时间的到来。
任可欣原以为她是不畏惧死亡的,但是此时,任可欣睡在柔软的床垫上,回忆起今天的情形时,她明白了她并不像她原以为的那样勇敢,那样敢于对死亡不在乎,她清楚地记得当她坐在废墟上突然听见向她走来的脚步声时,她是那样的狂喜,仿佛心脏都要跳出胸膛。任可欣仔细检点在那段无望的日子里自己的心理感觉,她发现在她自以为摆脱了对死亡恐惧的日子里,她又总是感觉到隐隐的惋惜和不甘,这种感觉丝丝的淡淡的,像似低徊的若有若无的音乐片断;这种感觉又是凉凉的,像似初秋的深夜惊觉到被如水般的凉意悄然浸身。此刻任可欣知道了,这种迷茫的惋惜和不甘的感觉,这种微微的凉意,实际上就是心灵深处被压抑着的对死亡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就藏匿其中。只是她当时下意识地压抑着它们,不许打开它们,因为理智下意识地知道如果它们一旦被打开,对死亡的全部惊恐就会喷涌而出,让陷入绝境的人在精神上生不如死。想到这里,任可欣不由得长叹一声。
热水澡真好,热的食物真好,大家在一块说话真好,笑声真好,柔软的床铺真好,活着真好啊!
任可欣想着自己的父母亲,还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任可欣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爸爸妈妈都是教师。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是小学教师,爸爸妈妈是中学教师,到了任可欣,也还是当教师,不过她可是大学教师了。任可欣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她从小就表现出很高的天赋,学什么都学得又快又好,小学和中学都曾跳级。任可欣的父母在学校里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按照制式教育的标准一丝不苟,但是对自己女儿的要求却不严,甚至有点放纵,他们只是十分注意培养女儿的学习兴趣,至于女儿爱学什么和怎么学都不大干涉。唯一出乎这对一个教数学、一个教音乐的中学老师意外的,是他们的女儿高考高分过线选择了北京大学历史系。任可欣是一个兴趣广泛的女生,她喜欢读书,喜欢旅游,喜欢唱歌舞蹈,喜欢结交朋友,喜欢观察风土人情,喜欢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她觉得历史学是可以容纳她的所有爱好的最理想专业,她觉得在对历史的学习中可以获得对人生最丰富的体验,就好像一个人变成了无数人、一辈子变成了无数辈子一样。任可欣的大学生活顺风顺水,考研、考博都很顺利,27岁时获得了历史学博士学位。面临择业的任可欣前景极佳,学校希望她留校任教,欧美几所大学提供奖学金邀请她深造,她还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任可欣和父母商量她的去向,父母让她自己确定,父母亲说好儿女志在四方,你按照你自己的心愿定吧,不管你怎么定,爸妈都尊重你的选择。再次出乎父母意料的是,任可欣放弃了那些流光溢彩的选项,选择了回到家乡城市的大学任教。任可欣的想法简单而明确,她认为历史学研究不像自然科学那样需要处于最前沿的位置,需要及时掌握最新的科研成果,历史研究不需要赶时新,不需要凑热闹,需要的只是安心阅读思考的环境,回到家乡城市工作正好可以满足这样的需要:有父母在身边照顾她,她感到安心,而她又可以照顾日渐年老的父母,照顾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这也让她安心,她是父母的独生女儿。在大爆炸发后的最初几天里,被埋在废墟下的任可欣一想起罹难的父母亲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便会伤心哭泣,随着她猜到了大爆炸的原因和严重后果,明白了自己也无望获救并做好了迎接死亡的心理准备之后,心情反倒平静下来。当时她想,那就姑且相信灵魂之说吧,一家人将在那边重新团聚,想想是件让人慰藉的事情,这就是宗教和迷信让人欢喜的原因吧。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任可欣天天回忆往事,回忆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往事,从孩童时代一直到现在,一幕幕的往事清清楚楚地浮现在眼前。像在黑暗中放映的电影特别清晰一样,在黑暗中回忆的往事也特别清晰。但是一个现象让任可欣有些不解: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很爱她,她也爱他们,尤其是爱爸爸,可是睡着了做梦时她却只能梦到妈妈。她感到奇怪,不知道这是为什么。而且她还奇怪,梦见妈妈时,她总是小时候的模样,有时仿佛还在襁褓之中,妈妈抱着她,轻声哼着儿歌,她甚至分明又闻到了妈妈身上的母乳香味。
任可欣躺在柔软的床垫上,想着父母亲,泪水濡湿了枕头。任可欣还想到了她的男友。男友是同城工商管理学院的一名副教授,两人建立恋爱关系大半年了,男友年前赴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进修,进修期一年。那天,任可欣机场送行,赶上空域管制班机晚点起飞,两人在候机厅咖啡室一边喝咖啡一边聊天。
聊到当下世界局势时,男友说世界在全面倒退呀。
任可欣问何以见得。
男友说,你看,近年来欧盟国家纷纷脱欧,选举选出来的尽是一些主张民族主义的国家领导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进程倒退。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到处搞恐怖活动,不信仰伊斯兰教义的他们都要杀,搞得像回到了中世纪似的。美国和俄罗斯吧,关系一会儿坏一会儿好,一会儿好一会儿坏,据说可能又要打起来。你说这是不是全面倒退?
看男友忧心忡忡的样子,任可欣想开开玩笑,说,既然如此,那你得好自为之了,不要也成为造成世界历史全面倒退的责任人之一。
男友疑惑不解地看她,问什么意思?
任可欣说,如果你在美国和某个美国妞好上了,那我们的关系就倒退到我们建立关系之前的状态了,岂不是为世界的全面倒退增加了一个子项吗?
男友连连说不会的不会的,他满脸通红,脸上和头顶冒汗气,像刚刚出锅的螃蟹。
任可欣没想到男友居然窘成这样,不由得心生疑窦:莫非男友真的怀有这样的心思,让她无意中捅到了?她知道男友特别崇拜西方,美国绿卡肯定对他有着极大吸引力,美国妞意味着一张绿卡。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任可欣和男友每隔两三天通一次网上可视电话,看似一切如常,但任可欣心里是忐忑的,不知道她和男友的关系会否生变。任可欣通话时还曾问过美俄之间是否可能打仗的事情,男友说美国这边传得沸沸扬扬的,不过中国留学生进修生没兴趣关心这样的破事,美国佬和俄国佬打架,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他们真的要打了我们提前回国就是了。
想到这场战争,尽管任可欣所知道的城市毁灭的情形确如那些报道所预言的,但她仍然感到怀疑,感到无法确认的痛苦:这一切真的是真的吗?自己有没有想错猜错呢?
事实上任可欣没有想错猜错,这场浩劫真的发生了。中国遭到了毁灭性的袭击,只是不知道是谁干的,不知道是美国在自以为摧毁了俄罗斯之后干的,还是俄罗斯在自以为摧毁了美国之后干的,或者分别遭到了两次袭击?
偌大的中国变成了一片焦土,到处是残破和坍塌的建筑。然而,比起俄罗斯和美国,中国还是幸运的,毕竟还有焦土,还有残存的建筑。
整个俄罗斯被美国炸得粉碎,炸成粉尘,炸得寸草不存。
美国更惨,被俄罗斯炸没了,被淹没在大西洋之中。
美国的结局之所以如此惨烈,是因为俄罗斯的攻击抓住了美国的地理地质弱点,极大增强了攻击效果。早在20世纪两国冷战时期,苏联在研究对美战略攻击时发现,美国的地理地质条件有着两个先天弱点。第一个弱点,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位于一个休眠的超级火山的火山口,只要使用超大级别当量的轰击,就可以引发该火山爆发,而这是一个超级火山,火山引爆后喷发的巨量火山灰,可以将美国全部领土埋葬于几米甚至十几米的灰烬之下,美国将彻底毁灭。美国地理地质的第二个弱点,是美国夹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两边都是大洋。这与地处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不同,俄罗斯大多数人居住的主要地区远离海洋,强烈海啸不会对俄罗斯造成严重灾难,而美国80%的居民居住在略高于海平面的沿海地区,几十米高的海啸将会对美国造成极其严重的灾难,如果制造出几百米高,甚至千米高的巨型海啸,那么整个美国都将陷入灭顶之灾。要想制造出这样的巨型海啸在理论上是可能的,因为美国处于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洲板块之间的长达1300公里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之上,这里是两大板块接合处,地壳较薄,只要在这一断层上引爆足够当量的爆炸,造成断层断裂塌陷,海水汹涌而入,就完全可能形成毁灭性的巨型海啸。要达到这样的攻击效果,关键是轰炸必须具有足够当量,原子弹和氢弹的当量都不足够,而威力无比的反物质炸弹为达到这样的攻击效果提供了可能。俄罗斯在对美攻击中就是采用这一战术思想的,虽然美国的国家反导系统相当完备,成功拦截了无数的原子弹、氢弹和反物质炸弹,但在俄罗斯的集中攻击中,还是有多枚原子弹、氢弹和反物质炸弹落在了美国黄石公园和圣安德烈亚斯断层上。攻击效果一如所料,威力无比的轰炸引爆了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引发了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断裂形成的巨型海啸,美国因而完蛋。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美国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断裂的连锁反应,远远超出了原先预料。横跨美国南部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是地球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洲板块的接合处,地质构造薄弱,俄罗斯的反物质炸弹的巨大爆炸造成了该断层塌陷,海水汹涌而入,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同时形成高达1500米的巨型海啸,毁灭性地淹没了美国。更骇人的是,爆炸和海啸撼动了整个美洲大陆,而美洲大陆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转换断层上,这一绵延纵向的断层也随之发生裂变,整个美洲大陆向大西洋倾倒,掀起了更为巨大的海啸,导致大西洋对岸的欧洲西部和非洲西部被数千米高的海啸淹没,而回浪又再次淹没了美国和整个美洲。地球所有板块结合部都相继出现异动,其中印度洋板块塌陷,巨型海啸吞没了非洲东部和亚洲南部。三大地震带的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纷纷发生超强烈度的地震,包括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在内的所有岛国都被巨型海啸淹没。地球的地理面貌彻底改变。
这实际上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不过与前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多年鏖战才分出胜负不同,这场战争仅仅只用两天就结束了。在这两天中,两个超级军事大国同归于尽,其他国家连带遭殃,地球面貌面目全非,整个世界毁灭了。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84696

高分作品
相关资讯推荐
重生后被五个大佬宠上天苏沫庄宁霄最新完本小说_热门小说完结重生后被五个大佬宠上天苏沫庄宁霄 重生后被五个大佬宠上天(苏沫庄宁霄)免费小说大全_已完结小说推荐重生后被五个大佬宠上天(苏沫庄宁霄) 晋美无双(张敏敏谢道韫)完本小说大全_已完结小说推荐晋美无双(张敏敏谢道韫) 《晋美无双》张敏敏谢道韫完整免费小说_免费小说阅读《晋美无双》(张敏敏谢道韫) 《被骗婚之后》沈远江喜君全集免费小说_在线阅读免费小说《被骗婚之后》(沈远江喜君) 被骗婚之后(沈远江喜君)热门网络小说_完整版小说被骗婚之后(沈远江喜君)
首页 小说库 资讯 专题 标签